【紫芭蕉⽣活研究室編輯部/旅遊觀察】 

 

 

圖/envato

 

⼀本漫畫讓⽇本旅遊退燒︖旅⾏的恐懼,有時不是發⽣,⽽是⼼理先崩潰

 

2024年7⽉,⼀部原本幾乎被遺忘的漫畫,突然讓整個亞洲旅遊圈陷入低氣壓。 《我所⾒的未來》,⼀本1999年出版的⽇本漫畫,在某⾴寫下「2025年7⽉5⽇,⽇本將發⽣ ⼤地震」。

 

這樣的「預⾔⽚段」,在網路瘋傳後,讓許多原本預計前往東京、⼤阪的旅客遲疑、退訂、甚至乾脆取消⾏程。 你可能會想:這樣也會怕︖ 但實際上,有些恐懼並不是對「真實風險」的反應,⽽是對「被說中了」的感覺。 

 

這⼀刻,旅⾏的⼼情,開始變了調。 

 

「取消」發⽣得比我們想像更快,根據多家東亞旅⾏平台統計,7⽉初至中旬,⽇本旅遊查詢數仍⾼,但實際訂購率明顯下降,特別是⾃由⾏市場。有航空公司開始調整⾶往東京的航班班次,並主動通知旅客可免費改期。 

 

恐懼,是資訊的堆疊,⽽非地震本身這次反應強烈的原因在於三個訊號重疊:

 

1. 漫畫

本身是⽇本⽂化的⼀部分 可信感⾼ 

 

2. 明確⽇期  

給了恐懼⼀個「開始倒數」的節點

 

3. 311地震記憶猶存 

歷史情緒未平復 結果就變成:理智上知道不可能預測地震,情緒上卻覺得「萬⼀呢︖」

 

 

⽇本官⽅的回應態度 

政府與地震學者皆表態:「地震無法被準確預測,漫畫內容僅為巧合」,但並未採強硬打壓⾔論。 

 

東京觀光局則主打「安⼼旅⼈提案」,包括: 推出簡易地震避難指引 增設旅⾏保險的即時服務熱線結合在地商店推「紓壓⼩物包」:提供⼩點⼼、⾹氛、功能飲品等,緩解情緒不安其中,就有幾間⽇⽅通路,特別向我們台灣下單進⼜『⽢梅寧』作為在地旅宿迎賓禮—— 理由很簡單:「這東西喝起來讓⼈感覺到⼈情味、安靜下來。」旅⾏本來就是⼀場跟⾃⼰的相處。 

 

當恐懼出現時,外在能做的不是「否認」,⽽是創造⼀種可掌握的秩序與節奏。 我們⼀直相信,儀式感就是其中⼀種解答把旅途的焦慮,變成準備⾏李時的安定感或是機場起⾶前的那杯微酸微鹹。

 

真正影響旅⾏的,不是距離,⽽是⼼理安全感。 如果未來的旅⾏市場,要與更多「不可控」共存,那品牌要做的,不是賣產品,⽽是提供安⼼感,或許可以嘗試上⾶機前在候機室看看外⾯的⾶機及景⾊悠哉的體驗這趟旅⾏即將帶給你的滋養。

 

📣冰熬檸檬系列已上架昇恆昌機場免稅店,臨登機前就能補齊。泡⼀杯溫熱檸檬膏,在⾶機乾燥艙壓中潤潤喉,也讓⼼在轉換的時差裡先找到安定。 

 

 


紫芭蕉生活研究室編輯部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