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芭蕉⽣活研究室編輯部/節氣食養觀察專欄】

 

盛夏節氣該吃什麼?跟著身體的語⾔,吃進剛剛好的蔬果進入7⽉,是節氣中的「⼩暑」與「⼤暑」交界。

2025年⼩暑落在7⽉6⽇,⼤暑則為7⽉22⽇,這兩個節氣被視為⼀年中最炎熱、最濕黏的時段。

 

台灣多地午後雷陣⾬頻繁,⾼溫動輒超過35度,⼈的體⼒與情緒也跟著被悶熱拉扯。

這時候,不只是降溫⽽已,飲食該成為讓身體回歸平衡的溫柔介入。

根據中醫與節氣食養觀念,這個時節的關鍵是「清熱解暑、健脾去濕、補充⽔分」。

也就是說,該吃進的是⾃然界為我們準備好的「平衡食物」。

 

⼩暑(7/6)~⼤暑(7/22)推薦蔬果總整理:

🍉 水果類|消暑補水 × 清火降氣

水果名稱

體質功效

備註建議

西瓜

清熱解暑、⽣津⽌渴

冰鎮不宜過頭,避免脹氣

鳳梨

開胃助消化、利⽔

酸甜適中,建議搭配鹽⽔泡過

芒果

健脾養眼、補能量

不宜空腹或過量

百香果

清⼼安神、調節腸胃

可冷泡茶或加蜂蜜飲⽤

蓮霧

⾼⽔分、助排毒

炎夏低糖零食⾸選

龍眼

補⼼脾、助睡眠

夜間少吃,避免上⽕

李子

降⽕、促代謝

可製成鹹檸檬或李⼦茶

水蜜桃

補中益氣、養膚

果⾹濃郁,適合搭果乾飲食

 

🥬 蔬菜類|健脾祛濕 × 清熱調氣

蔬菜名稱

作⽤與搭配建議

苦瓜

清⼼⽕、降⾎糖,可與蛋或排骨同煮

絲瓜

涼潤養顏,適合搭配蛤蜊、蝦仁

冬瓜

消⽔腫、去濕氣,推薦冬瓜薏仁湯

小黃瓜

涼拌最消暑,亦可搭配優格或味噌

空心菜

清熱解毒,蒜炒能去濕又開胃

茄子

涼⾎抗氧化,適合烤、蒸、涼拌

青椒

抗氧、促代謝,可炒蛋或入沙拉

大番茄

富含茄紅素,冰鎮後⽣食最佳

 

💡 食養提醒:不只吃得對,更要吃得剛剛好

在這個「食慾與疲倦拔河」的季節,飲食節奏與選材更要順應氣候。例如早上醒來後,適合喝⼀杯果⾹清爽的飲品

──有⼈選擇⼀杯溫溫的冰熬檸檬飲,既潤喉也補⽔,還能幫助喚醒昏沉的身體;⽽晚餐來⼀碗絲瓜蛤蜊湯或苦瓜炒蛋,既清熱也安⼼。

夏天,其實不是讓我們拚命排汗,⽽是學會順著熱氣,選對能讓身體「降溫、補氣、緩節奏」的食物。

節氣從不催促,它只是靜靜地提醒我們:吃對了,整個⼈就會變輕盈。

 


紫芭蕉生活研究室編輯部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