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之前的分析,當心情不好或壓力大時,體內皮質醇(cortisol)和低血清素(serotonin)水平會增加,放大對苦味(如冰熬檸檬中的檸檬苦素)的敏感度。 然而,反過來,積極的味覺體驗可能反饋到大腦,影響情緒。研究顯示,酸味飲品(如檸檬)因富含維生素C,可刺激多巴胺分泌,輕微提升快樂感。 如果你持續喝冰熬檸檬,並專注於其清新酸味,可能逐漸降低壓力感知,讓大腦重新校準味覺。

冰熬檸檬為什麼有人喝起來苦、有人不苦?科學視角下的壓力與味覺祕密

冰熬檸檬作為一種清涼飲品,常被用來解渴和提神,但有趣的是,有些人喝起來會覺得有輕微苦味,尤其在壓力大的日子;另一些人則完全不覺得苦,只品嚐到酸甜的暢快。這不是單純的口味偏好,而是味覺感知與個人壓力、心情和生理狀態密切相關。從醫學和科學角度來看,苦味敏感度受大腦神經、激素和遺傳因素影響。本文基於相關研究,探討為什麼壓力大時苦味更明顯,以及不苦的原因,幫助你理解這杯飲品的「心情解碼」。


1. 苦味感知的基本科學:舌頭與大腦的聯動
人類味覺系統有五種基本味道:甜、酸、鹹、苦和鮮。其中,苦味主要由舌頭上的T2R受體(苦味受體)偵測,目的是警覺潛在毒物,如植物中的生物鹼。冰熬檸檬的苦味來源可能是檸檬皮中的檸檬苦素(limonin)或熬製過程釋放的化合物。但感知強度因人而異,受大腦邊緣系統(情緒中心)調控。研究顯示,苦味不僅是生理反應,還與心理狀態連結——壓力或負面心情會放大苦味信號。.


2. 壓力大時為什麼覺得苦?醫學證據揭秘

壓力是苦味敏感的主要「催化劑」。當你壓力大時,身體釋放皮質醇(cortisol)和腎上腺素,這些激素影響神經傳導,增加對苦味的敏感度。一項發表於《Journal of PsychosomaticResearch》的研究發現,血清素(serotonin)水平低時(常見於壓力狀態),對奎寧(苦味化合物)的感知增強53%,類似檸檬苦素的感覺會更明顯。這是因為壓力激活杏仁核(amygdala),讓大腦將苦味解讀為「警戒信號」,放大不適感。


另一研究指出,慢性壓力者對苦味化合物的暴露負相關於心情分數——壓力越大,苦味越強烈。在醫學上,這與「味覺扭曲」(dysgeusia)有關,常見於焦慮或憂鬱患者。舉例來說,喝冰熬檸檬時,如果心情低落,苦素會被放大,就像研究中受試者在壓力測試後,對相同飲料評為「更苦」。


3. 不苦的原因:心情正面、遺傳與習慣的保護傘

反之,如果你不覺得冰熬檸檬苦,可能得益於正面心情或生理因素:

• 心情與激素平衡:快樂或放鬆時,多巴胺和血清素上升,抑制苦味受體活性。同一研究顯示,高血清素水平讓苦味感知減弱,讓飲品嚐起來更順口。 這解釋了為什麼度假時喝檸檬飲料覺得清爽,而工作日卻苦澀。


• 遺傳差異:味覺基因如TAS2R38決定苦味敏感度。有些人天生對苦素不敏感,研究發現,這類人對檸檬飲料的苦味感知低20-30%。 如果你是「超級品嚐者」(supertaster),苦味更強;反之,則不易察覺。


• 習慣與免疫:長期暴露苦味(如喝茶或咖啡)會讓舌頭適應,研究顯示,這與先天免疫系統相關,壓力低者更容易「忽略」苦味。在品牌如田月桑時的冰熬檸檬中,這種差異更明顯——產品強調無苦澀、無籽設計,但個人壓力仍會影響體驗。壓力大者可試著搭配放鬆心情飲用,轉變感知。


4. 實用建議:

如何調整味覺與心情

醫學上,減壓能改善味覺扭曲:練習冥想、運動或補充鋅/維生素B,能平衡激素。研究建議,壓力者先從正面環境喝飲料開始,逐步適應。總之,冰熬檸檬的苦與不苦,不是飲品問題,而是你當下心情的鏡子。下次喝時,試著深呼吸,或許苦味就消失了。

這現象提醒我們,味覺是身心連結的窗口。透過科學理解,能讓日常飲品帶來更多療癒。

 


紫芭蕉生活研究室編輯部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