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芭蕉⽣活研究室編輯部/味覺專欄】
 

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運動後,嘴裡泛起⼀股和平常完全不同的氣味,隱約帶著⾦屬感與淡淡的苦澀;又或者忙到忘記吃飯時,⼜中出現⼀抹酸味;最令⼈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懷孕時味覺突然變得敏感,每⼀⼜氣息都能引發乾嘔。這些感覺雖然奇妙,卻不是偶然,它們是身體正在向你發送的即時警訊。

味覺,不只是形容食物的詞彙,它更像⼈體的「風險感測系統」,⽤最直接的⽅式回報當下的⽣理狀態,甚至在沒有醫師診斷之前,就能提前讓你⾃我評估:

• 覺得苦味特別明顯 → 可能是肝臟壓⼒⼤

• 酸味變強 → 可能體內酸鹼失衡或缺乏維⽣素C

• 鹹味感變弱 → 可能脫⽔,需要檢視⽇常⽔分量

• 甜味偏好改變 → ⾎糖波動或荷爾蒙變化

• 熟悉的味道變得怪異 → 可能是新冠後遺症

 

居家味覺⾃檢 4 步驟

! 準備5種基準味

甜:⼀⼩匙⽩糖/蜂蜜

酸:⼀⽚檸檬乾泡⽔/少量檸檬汁

鹹:少許鹽⽔(0.9%濃度)

苦:⿊咖啡/無糖可可粉

鮮:昆布湯/無鹽雞湯

原則:避免調味食品,保持味道純粹

"逐⼀測試感知每次測⼀種味道前先漱⼜,把食材放在⾆尖 2–3 秒,感受味道強度,並記錄 0–5 分(0=完全感受不到,5=非常明顯)

#觀察異常

• 單⼀味道特敏感/遲鈍 → 對應特定健康問題

• 整體味覺下降 → 可能營養缺乏、⿐腔疾病或神經異常

• 味覺突然改變 → 可能與藥物、荷爾蒙、病毒感染有關雖然家⽤檢測不如醫院精準,但它有「觀察趨勢」的價值,就像每天照鏡⼦看⾃⼰⼀點⼀點變化,

重點不是精確到毫米,而是能在不對勁的時候,及早注意並調整。若異常持續 2–4週,就該進⼀步做專業檢測。

我們花很多⼼思追求美味,卻很少認真聽味覺在說什麼。下次⾆尖傳來⼀絲不⼀樣的信號時,別急著忽略它,或許那是身體在輕輕提醒你——慢下來,照顧好⾃⼰。
 

參考來源:
苦味敏感度下降
研究顯⽰,肝功能異常或藥物代謝改變時,苦味受體(T2Rs)反應可能減弱(Journal ofHepatology, 2016)。
酸味感知下降可能與胃酸分泌減少、消化不良、維⽣素C缺乏相關(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4)。
鹹味變弱可能是脫⽔、腎功能異常或甲狀腺問題的早期信號(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2011)。
甜味偏好突然改變與⾎糖控制異常、胰島素抗性及荷爾蒙波動有關(Diabetes Care,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