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芭蕉⽣活研究室編輯部/風味現場】 

 

被忽略的風味之王:台灣檸檬憑什麼在世界上悄悄⾛紅︖ 

 

你可能在義⼤利喝過檸檬甜酒,在東京便利商店裡買過鹽檸檬沙瓦,也在加州有機超市裡挑過⼀整籃檸檬原汁。但真正讓檸檬「耐煮、耐看、耐放」,甚至適合直接吃⽪喝汁的,卻是這些在台灣南部悄悄長⼤的——無籽檸檬。 

 

 

加州檸檬果⼤⽪厚,適合⼤量壓榨,卻也常帶苦澀︔地中海檸檬⾹氣濃烈,適合做甜點⽪屑與調酒︔⽽台灣的無籽檸檬,不只⽪薄汁多,還少了那層「咬⼜會苦」的鋒利——這讓它成為少數真正能長時間加熱卻不釋出澀味的檸檬。 

 

這樣的特性,讓台灣檸檬不只適合新鮮使⽤,更適合進入慢熬、發酵、入膏、入醬等「需要時間與耐性」的風味⼯程。過去這樣的技術常⾒於中藥與漬物,如今卻悄悄被⽤在現代飲品與點⼼裡,造就了亞洲少⾒的「溫潤型檸檬⼜感」,甚至被外國廚師形容為「檸檬裡的⿈⾦比例」。 

 

不少品牌開始選⽤台灣檸檬作為飲品或甜品基底,像是⽥⽉桑時旗下的冰熬系列,就曾以 「低溫煮出不苦的檸檬味」成為品飲圈中討論度極⾼的配⽅設計。 當世界越來越追求風味的真實與原產的誠實,來⾃台灣的這⼀味,正在安靜地長出⾃⼰的名字。

 


紫芭蕉生活研究室編輯部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