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芭蕉⽣活研究室編輯部/慢速⾰命觀察專欄】

 

在 Amphawa,看⾒天還沒亮,就有和尚划船來祈福的⽇⼦

「泰國男⼈是不是⼀⽣中都要出家⼀次︖」這是許多⼈剛踏上泰國⼟地時的第⼀個疑問。

嚴格來說,法律並不強制,但⽂化早已默默訂下了某種標準答案。

 

對多數泰國家庭來說,男⼦在成年後短期出家,被視為⼀種成年禮、感恩儀式,甚至是⼀種內在修復的機會。

幾天、幾週,或幾個⽉,他們脫離⽇常角⾊,成為⼀名和尚——暫時放下慾望,練習靜默、規律與覺察。


這段修⾏,不只發⽣在寺廟裡,也發⽣在每⼀條河流與黎明之中。像是在泰國 Amphawa 這座靠近⽔上市場的⼩城,

當地的僧⼈會在天還沒亮時划著⼩船,沿著運河緩緩前⾏,⼀站⼀站抵達岸邊那些早已準備好供品的住⼾⾨前。

你會看到房客站在⽊棧橋上,雙⼿奉上⼀籃糯⽶飯、⽔果、⽜奶與點⼼,然後聽⾒誦經聲響起,那是⼀種比陽光還早抵達的祝福。
 

這些供品不是隨便組合的。許多旅宿與當地⼩販早在凌晨前就準備好,每籃售價 100 泰銖,既滿⾜了信仰儀式,

也⽀撐了郊區社區的微型經濟。你參與的是傳統,⽀持的是⽣活,每⼀⼜供養,都是⼀種⽇常的溫柔流動。

那天我住的河畔民宿是⼀棟安靜的⽊造⽼宅,沒有網美牆,也沒有KTV設備,只有貼⼼放在⾨⼜的⼀籃⼩點⼼:

⽜奶、餅乾、果醬與⽔果——不是制式早餐,⽽是民宿主⼈的⼼意提醒:「你今天,值得被好好對待。」


外⾯是船槳劃⽔的聲⾳,裡⾯是空氣輕柔地流動著。沒有強制活動,也沒有打卡壓⼒,唯⼀的⾏程,就是好好體驗:

什麼叫「慢,是⼀種⾼級的清醒狀態」。

 

我們總想加快腳步、抓緊時間,但 Amphawa 給我們的,是⼀場逆向的提問——你最後⼀次靜下來,是什麼時候?

你可曾在天還未亮的時候,就收過⼀份無聲的祝福︖